怀才不遇的意思(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怀才不遇,你怀上了没有?)

怀才不遇的意思
双  向  度  人

教育|情感|文艺|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文|苗旭峰

             
最早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好像是在《小小说》一类的杂志上,苗老师刚上高中,读了《酒婆》、《苏七块》、《好嘴杨巴》等文章,一看就像被磁铁吸上了一样:你说他是为人物立传吧,写得跟小说似的;你说他是小说吧,又有鼻子有眼说得跟真的似的!真看得人欲罢不能!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把冯骥才的这个系列读完;及至如今,我把书读完,我又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把它推荐给我的学生!

课堂上,我们共读《俗世奇人》
喜欢《俗世奇人》,喜欢那个“俗”字,更喜欢那个“奇”字!
《俗世奇人》是上下两册,每册18篇,每篇记述一个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天津卫是天津的古称,当年,它既是水陆交通要道,也是世人瞩目的开放城市。所以,在天津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各行各业,全有几个身手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拿手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号。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明亮,站在大街中央;没本领的,茹素,发蔫,靠边呆。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中间有凭着一把钓竿把鱼钓绝的大回,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有刷完墙壁黑衣服上没粘一个白点的刷子李……这里能耐人多了去!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俗世的日子是普通的,但普通的日子中相同也是波澜起伏,饶有风趣。《俗世奇人》中的奇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受人敬重。
《俗世奇人》说的不就是工匠精神吗?

手艺人,以手艺技术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包含陶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乐手等等,也包含米开朗基罗等文化艺术大师。有才能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能比不上他人,物尽天择,强者生计,弱者淘汰,这套是活法,现在不也是这样吗?在这年代,还有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可是看了《俗世奇人》,你会觉得,天呢!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怀才不遇,关键是,你怀上了没有?只要“怀”上了,哪里会“不育”啊!没有真本事,岂只普通、平平,还会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喜欢《俗世奇人》,喜欢故事中的趣味性和文字里浓郁京津地方色彩,还有作者高明的叙述技巧。
冯骥才叙事,讲究抖包袱,讲究设悬念,讲究一波三折,讲究故点玄虚叫你猜,语言也是浓重的天津味儿。我很喜欢带有地方色彩的文章,莫言的《蛙》不就是高密方言吗?汪曾祺的小说不久高邮方言吗?这段时间我们师生共读的《骆驼祥子》不就是老北京方言吗?南阳作家周同宾的《皇天后土》,不就是我们社旗的方言吗?这些年高考满分作文不也总有用方言写作胜出的吗?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哦!跟学生们念《俗世奇人》时,我还说呢,冯骥才的文章不适合我来念。学生们问,适合谁念?我也学会了故能玄虚,说,你们想。思考了片刻,就有学生大声喊:郭德纲!——我笑,我很高兴学生跟我同频共振。是的!是郭德纲!冯骥才写的故事,改成相声段子那绝对是经典,可爱、可乐。

图片来自网络
我给学生念的是《苏七块》《刷子李》《泥人张》《认牙》,念完我们一起找《俗世奇人》中在写作上的可学点:
运用方言写作,突出地域色彩;
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灵活多变;
抓住特征写外貌,以少胜多;
选取典型事例,过目难忘;
用侧面烘托,他人对比,突出主角;
给人物取绰号,强化特征;
写出典型的细节,可读性强;
抒情议论,做点睛之笔;
适时交代人物背景,设置典型环境,增强时代感和文化内涵;
……
正好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专题是“写出人物精神”,我笑道:写出人物精神,我们有一本《俗世奇人》就够了!同学们纷纷点头如小鸡食米,嗯!
读《俗世奇人》,我们读得很轻松,很开心,但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平和,一种温暖。在那个纷乱时代里,奇人也好,凡人也好,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们质朴、简单、豁达、努力,具有深厚悠长的原生力量,这是他们的生活观。是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活过来的。作者极为高明,他用过去的人事,散发着关怀,传达着力量,也在鼓舞着人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专注,执着,把自己修炼成精!
《俗世奇人》,它增加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它教我们怎么样活着才活得“各色”,活得受人尊重!

怀才不遇的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