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光:?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旗升起的红色胜地 闪亮的名字——宁安市沙兰镇和盛村 | 宁古塔作家网

(和盛村)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旗升起的红色
胜地闪亮的名字
——宁安市沙兰镇和盛村
作者 / 朱文光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献礼
——题记
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方,绿野仙踪静美如诗,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方,古老厚重,人杰地灵,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方,激情回荡红色经典,那么您已走进现代版的世外桃源——历史文化名城宁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它奇山秀水,也给予了它地灵人杰。
这是一片红色沃土,五四运动学生领袖、我党早期党员之一马骏回到家乡宁安,在国立吉林四中(今宁安一中)和江南花脸沟建立了东北最早的党小组(后为中共宁安临时县委);这里也诞生了东北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武装,在这里我党影响掌控的武装力量打响了抗日第一枪;这里不仅是“板石场会议”(南湖头会议)发生地、东北抗日联军主力四军和五军的创建地,更是“东北抗日联军”这个伟大名字诞生的之地。
2017年,中共宁安市委在江南修建了“中共宁安临时县委”纪念碑、在原八道河子根据地(今东京城林业局红旗林场)修建了抗联五军诞生地纪念碑,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抗联四军创建地在哪里,说法不一,有人说也是在八道河子,还有人说在镜泊湖,也有人说是在沙兰站一带。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过多次调查走访、请教了解、专家研讨,这个问题的脉络在近期渐渐清晰起来。关注抗联历史,还得从我少年时谈起。
1976年,我(刚上初一)在《收获》杂志上看到了连载的报告文学《疾风知劲草》,这是抗日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将军回忆口述,著名作家骆宾基记录整理的珍贵文献。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上海的《收获》就刊登连载了这部作品,真有“久旱逢甘露”感觉,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之后的几十年岁月里,又陆续看到了这部作品的姐妹篇《李延禄将军的回忆》、《过去的年代》。
我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轻轻合上书,我沿着李延禄将军的思路走、沿着那神圣庄重的革命根据地走,沿着那绿树成荫的林荫小道上走,沿着那古色古香的宁古塔驿道走,心被一股强烈的力量吸附包裹着,心中霎时涌动着一阵又一阵的感慨,它将埋于我心底的那份最深沉的崇敬唤起,去追溯那共和国不容忘却的烽火岁月,去回忆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艰苦卓绝、浴血苦斗的历程,我的目光锁定了沙兰镇和盛村……
沙兰镇和盛村,和盛村原名和尚。沙兰曾是宁古塔通往吉林和盛京的主要古驿道必经之地,沙兰站是著名的古驿站。明末清初,宁古塔兵丁被大量调入关内作战,人口大量减少,边塞空虚,又加之沙俄侵扰,清廷为了巩固边防,确保“龙兴之地”安宁,从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向宁古塔移民。山西杨家将的后代在这个时期来到宁古塔。宁古塔将军衙门为了充实“官庄国库”里的粮食,特许杨家建立官庄,开垦荒地、多打粮食,沙兰、范家屯(三陵)一带都是杨家官庄耕地的范围。
(和盛村)原和尚村最初只有几户人家来到这里落脚,发家兴旺,迁来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为了祈求家业兴旺、风调雨顺,村里人捐资建造了一座关帝庙,并请来和尚主持法事活动,香火旺盛,影响很大。由于没有起村名,大庙成为标志性建筑物,和尚成了最关注的人,于是人们就习惯地叫这里和尚屯。解放后,村里人觉得和尚屯名字不好听,就改名为和盛村。
清末民初,沙兰站距离县城较远,官府的管理鞭长莫及、力所不及,恰似“山高皇帝远”。于是,胡子(土匪)、烟匪横行(武装种大烟胡子),百姓又称之为“炮手营”(猎枪又称为洋炮,好枪手也称为炮手),规模较大。抗日英雄刘快腿(刘万奎)任宁安县保安大队长时,就曾到此地剿匪。
(鸡蛋石)
1931年中共宁安临时县委成立后,在东京城地区建立了区委,沙兰、范家屯(三陵)区域也建立了党支部,党的曙光照耀在沙兰古驿道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和盛村的民间武装也曾自发地抗日。
沙兰营城子村青年李荆璞就曾带领其中部分武装加入抗日队伍,接续了杨家将忠义报国的风脉。杨家官庄的农民在此繁衍生息,驿站站丁及家属也在此生活,形成了300余年的沙兰古驿站村落。如此等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脉。
正是因为张广才岭延绵不绝的山脉和沙兰和盛村农民宽厚仁义的情怀,更有党组织的正确指导,这里形成了宁安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成长的土壤。沙兰站和盛村位于张广才东麓,宁安市西部,距县城6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距镜泊湖15公里,东与闫家村接壤,南与王家村、鸡蛋石村相邻,西与三道沟林场、桦树村相连,北和卧龙村、海林农场为邻。一条清代沙兰古驿道由北向南,逶迤数百公里,纵贯东北大地,记录了清宁古塔商贸鼻祖、流人杨越(人称杨码法)率领宁古塔商队经过沙兰驿站的足迹。
和盛村是个“红色堡垒村”。1931年,中共宁安临时县委在宁安南部中心的东京城建立了党的区委组织同,随即在三陵和沙兰一带成立了党支部,和盛村始终未曾中断过党的革命活动。特别是李延禄遵守照中共宁安县委指示在这里整合抗日武装,形成抗联四军的种子部队,和盛村就成为了宁安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抗联四军,成长的一片革命土壤、红色胜地。在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这里还是剿匪重要战场,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的发生地。
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说许大马棒和许家三虎(许福、许禄、许祥)、女土匪蝴蝶迷是和尚村(和盛村)人。
可是实际情况是,和盛村没有几户人家姓许,书中人物应属于虚构的人物。沙兰区域烟匪(武装种大烟地胡子)较多,规模较大,“炮手营”林立,类似许大马棒和许家三虎(许福、许禄、许祥)的土匪人物,还真是大有人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宁安后,武装移民,在这里建立了开拓团本部,实行殖民统治。“炮手营”中的一些人受到党组织召唤也参加了抗日武装,走上了正道。日本鬼子侵占东北,白山黑水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旧东北军和民众自发的抗日义勇军纷纷举起义旗,坚决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1932年1月,王德林率领吉林军第一旅第三营(后为东北军步兵二十七旅七团三营,老百姓称为老三营)不愿意跟着汉奸熙洽(吉林督军)卖国求荣,脱离控制,来到镜泊湖畔柞木台子(庆丰村),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王德林任总指挥,他支持李延禄(救国军参谋长)、孟泾清、陈翰章、李成林、张建东、左征等共产党员组建补充团,孟泾清任党的秘密党支部书记。
(镜泊湖连环战李延禄)李延禄指挥补充团在镜泊湖小龙湾截击日寇,打响了“镜泊湖连环战”第一枪,即宁安人民在党领导下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受到重创的日军调集重兵疯狂进攻讨伐东北义勇军、救国军各部,李杜、王德林和孔宪荣等坚持近一年的作战,难以支撑,被迫退入前苏联境内。王德林出走前苏联后,吴义成任代理总司令,周保中任总参谋长。周保中指示李延禄将溃散在宁安、敦化、额穆、安图等地的救国军部队整编。
1933年1月上旬,李延禄、孟泾清率领我党掌控的救国军余部转战五虎林、柞木台子、东京城等地,摆脱了日军追剿,到达宁安西南沙兰镇和盛村(和尚村)进行整顿。中共宁安县委非常关注李延禄、孟泾清率领的这支部队的动态,得知他们到达和盛村后,马上派共青团宁安县委书记李光林追赶到沙兰和盛村,会见李延禄、孟泾清等同志,向他们传达了中共宁安县委意见和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积极做好救国军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联络、收拢溃散的救国军部队,建立听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并任命李延禄为游击军司令。此时,分散在宁安西南部沙兰镇一带的救国军余部较大的有两支,即王硫峰的步兵营和冯守臣的骑兵营各有兵力200人左右。
李延禄、孟泾清等共产党员分析了宁安地区的抗日形势,认为各支部队分散活动容易被日寇各个击破,只有组织起来,统一指挥,才能有力地打击敌人。于是,李延禄以参谋长的身份派人去和王硫峰、冯守臣两部联系,他们都是王德林的旧部,与李延禄交情颇深,经过沟通,他们都愿意加入游击军,共同抗日。1933年1月下旬,李延禄联合王毓峰、冯守臣部,在沙兰和尚屯召开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成立大会(也有资料说是在孟寡妇屯)。李延禄任司令,孟泾清任政委,张建东任参谋长,刘汉兴任副参谋长,游击军下辖3个团,1个步兵营,1个骑兵营,1个游击支队。1团团长杨有和,2团团长王毓峰,3团团长史忠恒,步兵营营长李风山,骑兵营营长冯守臣,游击支队队长李延平,总数达800多人。
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成立,形成了抗联四军的稚形和前身。不久发生了少数部队分裂和士兵携枪逃走事件,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等决定在沙兰和尚村进行整顿,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得知这一情况,再次派李光林到沙兰和尚屯协助整顿部队,深入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团结抗日新的共识。部队里党组织的力量得到加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真正成为我党领导抗日劲旅,奠定了未来建立抗联四军的坚实基础。
1933年6月下旬,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为了避开日寇的重点进攻讨伐,开赴密山建立新的游击区,扩大与敌周旋区域,吸纳当地抗日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1933年6月,游击军到达密山开辟游击区,团结各山林队共同抗日,并将游击军改称东北人民反日革命军。1934年12月,反日革命军与中共密山县委新组建的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下编第1师,辖3个团。从1935年春起,第4军联合当地抗日武装,积极主动开展游击活动,部队又发展到7个团,1800余人,游击区域扩展到穆棱、勃利、依兰等近10个县境。
(李延禄)9月16日,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李延禄任军长,罗英代理政治部主任,辖7个团、1个独立旅。1936年4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李延禄任军长(李延平任代军长,1937年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师。1937年9月,第4军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4军主力在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指挥下,随第2路军西征,至年底第4军弹尽粮绝,军长、副军长牺牲,主力全部损失,余部编入第2路军总指挥部,后来跟随周保中退入前苏联,成为“国际旅”一部分,保留住了抗联的火种。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他们组成小分队潜回东北侦察敌情,有力地配合了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抗联四军将士肩负驱逐日寇,收复国土,民族解放,复兴中华神圣使命,从和盛村出发,奔向更广阔的抗日战场。“三死”(战死饿死冻死)是抗联的苦难,苦难是抗联的光荣。艰苦卓绝,锻造出英勇抗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压不倒、摧不垮的一支抗日铁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和东北光复的解放立下不朽的功勋!
抗战一周年,东北义勇军、救国军等民众武装虽然英勇作战,但终究抵抗不住日寇疯狂进攻讨伐,大部溃散。李延禄、孟泾清、张建东等共产党员面对的危局,沉着应对,把部队带到群众基础较好的沙兰站和盛村,在这里收拢部队,进行休整,商议、谋划部队的未来和前途。中共宁安县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沙兰和盛村对部队进行全面的整顿、改造,并扩充力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尤其查确立了党的领导权,擘划了未来,指明了发展方向。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在沙兰站和盛村召开的成立大会,对于这支部队来说,就相当于红军发展过程中的“古田会议”。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在中共宁安县委的领导下,重整行装再出发,真正走上了抗击日寇实现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成为抗日铁军。1933年7月,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改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4年12月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1936年2月底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成为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队伍。所以说,沙兰和盛村是东北抗联第四军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诞生之地,是永远值得纪念的红色胜地!
如今,沙兰镇把和盛村打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力开发红色体验项目、红色旅游村庄、红色旅游小镇等红色旅游产品,整合周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推出红色旅游精品产品和线路,促进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
以和盛村“东北抗联第四军80年红旗不倒”的精神为主体,结合优质生态资源,打造古色驿道、红色旅游、绿色生态、白色冰雪“四色”健康小镇。现在,革命先烈的事迹、他们与群众的故事,在村中代代相传,也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许多探寻红色革命记忆的人来到这里,听村里的长者回忆当年往事,参观这些革命旧址。在革命先烈走过的峥嵘岁月中,烙印红色基因的小山村也渐渐蜕变成一个美丽乡村,红色革命力量将不断转化成生态保护的绿色力量,助推和盛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扎实前行。
东北抗联精神可谓是一曲永远嘹亮的赞歌,它曾激励着多少有大东北多少人仁志士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之中……东北抗联又曾给与人们多少震撼、多少感佩,它让人不由自主地对革命先烈产生深切的缅怀和无限的崇敬!东北抗联非凡的苦斗岁月虽已逝去,但他们的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前行。不论是先前的革命历史年代,还是当前的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都将作为社会潮流的主动脉,它的历史光芒是不会被任何物质掩盖的,它将充实着每一页历史;它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一代代进步青年沿着它的革命轨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它的光辉与锋芒将会一次又一次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东北抗联精神告诉我:没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决心,便不会将自身真正融入激情燃烧的火热时代。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应被眼前的困惑所羁绊,面对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尚未消失的巨大压力,面对美国反华政客的疯狂打压,我们要用火一般的高效应与铁一样的意志力去克服,要用抗联精神去战胜阻绊自己的羁石。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的辛酸,我们都要以抗联的斗争的信念去对待。我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也在字里行间读懂了东北抗联太多艰辛和苦难!好多个夜晚,我都不止一次地去思量去咀嚼东北抗联精神给于我的感召与震撼。东北抗联精神催人奋进,让人永不言弃。
1936年2月上旬,在镜泊湖南湖头召开的“板石场会议”,标志着“东北抗日联军”这个伟大的名字在宁安诞生;1936年2月底,中共吉东特委书记杨松和东北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将军等在宁安八道河子根据地公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并宣布抗联五军正式成立;同年4月,李延禄将军也正式宣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东北抗日联军主力四军和五军先后在宁安竖起军旗,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永驻宁安人民心中。
让我们从此刻起就一同将东北抗联精神的精髓发扬光大,让生命融入先烈的初心本色,让我们将东北抗联的驱进力量赋予自身,在未来的生产生活中一同去构造,去彩绘和谐、美好、富饶、美丽的宁安,让你我紧紧依随东北抗联的精神力量,将爱国为民的热忱一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吧!献给我们可爱的家乡宁安吧!
作家简介:
朱文光,1963年10月,满族,党员,宁安市文联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持编写:《宁古塔文化丛书》1-10卷,论文集《笔谈宁古塔》1-3卷,文学报《宁古塔文苑》《沐雨临风》。
往期作品欣赏
作家朱文光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