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理念是对复杂生活的反动

01
我跟奇葩说唯一缘分,是有一年一个机构组织了一场内部的辩论赛,请了我和一个奇葩说的辩手当点评嘉宾。因为是内部辩论赛,气氛很轻松,说学逗唱样样都有。当时的辩题是“到底要不要写周报”。按照规则,点评嘉宾最后是要站一边的。可是我听大家的发言,无论正方反方,都好有道理,无法反驳。
所以当主持人叫我发言的时候,我只好站起来说: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经常处理关系的难题。当我遇到一对夫妻吵架,我通常会仔细听听丈夫说什么,然后对他点点头说,你说的对。再听听妻子说什么,对她点点头说,你说的也对。所以刚刚听完正方同学和反方同学的发言,我觉得,你们说得都好对。万一你们(观众)说我,你是一个评委,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立场呢?那你们说得也很对。我是没什么立场,不过我有主意啊!既然正方同学觉得不要写周报这么有道理,那你干脆跟老板申请一下别写了,反方同学觉得写周报这么有用,那你就继续用心记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你们看怎么样?”
观众大笑,纷纷表示这个稀泥和得好。不过下一个点评的嘉宾是那个厉害的奇葩说的辩手。她没有像我那样只是从下面的座位上站起来发言,而是跟主持人说:“我能不能到主席台那边发言?”支持人当然允许了,然后她站到了全场中央的主席台上。为了不让这个举动显得过于aggressive,她上去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
“这样就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能够跟这个著名机构的logo合影了。”(主席台有logo)。
她先回应了我,说辩论的目的,就是通过证明己方观点,穷极各种可能性,来探索和丰富我们没有想到和看到的现实。辩论不是争对错,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事实。接着,她又开始对每个辩手的发言做了详细的点评。
当然她说的更对!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理有据,牢牢地抓着观众的注意力,又不时插科打诨,引发一阵阵笑声。观众完全进入了她由语言布置的场里,就好像听一个人布道,而那个布道的人也正闪闪发光。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语言的魅力。也见识了一个受过多年训练的专业的语言工作者她的功力有多深。
02
我很喜欢奇葩说这个节目,可是不太看。这个是不是有点矛盾呢?其实并不是。你看奇葩说里那些个好看的男男女女,说的话又那么好听,这魅力谁能抗拒?可是我为什么不太看呢?除了我本来就不太看综艺以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自卑。据说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同样是用语言工作的人,你看镜子里的人那思维之敏捷、语言之优美、逻辑之严谨、情感之投入、风度之优雅、角度之清奇,再用镜子回照自己,简直就没法看了。再说,这一季还有魅力四射的刘擎老师!
可是有时候我也会有困惑:有些辩题,甚至辩题的立场,并不是他们选的,而是他们抽到的啊。如果辩论是立场先行的,当这些辩手在这么努力地捍卫这些道理的时候,他们是在捍卫什么?我想他们捍卫的东西跟议题无关——如果抽到反方,他们也能说得同样好。他们捍卫的,是他们作为辩手的荣誉。可是他们又那么努力地想要让我们相信他们说的东西,如果我们信了,我们究竟是相信这些言论本身,还是欣赏说道理的这个人?我们要因为欣赏这个辩手,顺势相信他说的道理吗?如果是前者,那我们自己对道理的判断能力在哪里呢?如果是后者,既然这个辩手都没有说服我们,那他怎么能算成功呢?
后来我们就慢慢明白了,为什么说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它本质上是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跟“演员请就位”是一个性质的。辩手在扮演那个努力捍卫自己观点的角色,他们的角色规定了,他们没法同意对方的观点。有时候,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经验代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真的扮演好这个角色。
如果你因此判断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那就会跟一个孩子看了电视电影里的角色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从而来判断他们生活中是一个好人或者坏人一样荒谬。
可是他们从来没告诉我们,辩论是做这个啊!如果不是做辩手,说不定他们跟我一样,会说:“你说的对,你说得也对,你们说得都对!”
也许是这个原因,当辩题是跟生活有关的时候,就会有些不对劲。比如我看了第10期的节目,叫:独立女性要不要收彩礼?正反双方都说了很多道理,说不要收彩礼的,就说要坚持独立女性的荣耀,反对把女儿当物品卖,反对婆家通过收彩礼约束女性,说这本来就是男女不公平的体现;说可以收的,就说这是礼物,是爱的表达,是一种馈赠为什么不收,说社会不应该给独立女性这么多束缚。
我觉得都有道理啊,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我想了想,如果在生活里,这个辩题确实少了一样东西:少了一个老公。
不是吗?在生活里,谁会根据我是一个独立女性来判断我要收或者不收彩礼呢?难道不是根据老公和婆家的意图来判断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和他的关系如何?公公婆婆有没有财力给彩礼?给彩礼的目的是的祝贺,还是附有条件的?我收还是不收对他们,或者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
03
生活是复杂的,所以我们只能去看生活里实际发生的事,并据此作出决策。只有那些头脑中最懒惰的人,才会放弃这些现实,而根据头脑中一般的规则去行事。而这个辩论从来没有说,他们是用最聪明的头脑,在模拟生活中最懒的事情。那些把复杂生活抽象成简单的条规,然后假装那是判断的依据。
抽象的规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动。(看,我也会说金句了!)如果我们相信了这些抽象的规条,用辩手的逻辑来处理生活的难题,那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塞进去很多“应该思维”,我们就会失去处理现实所需要的那种灵活性。而那种灵活性,也许就需要你去听听对方说什么,然后再说:
“你说得对,你说得也对,你们说得都对。现在,让我们停止辩论,一起坐下来商量一下,想想办法吧。”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