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文学、文艺作品中的方言俗字,指在用方言创作的文学或者民间文艺作品中使用过的、由本地人创造(拼造)出来的、用来表示方言词语的俗字。饶宗颐教授很早就对方言俗字有过论述:“闽南的俗字‘皆字书所无,不特可推究方音,且保存在‘方文’(此谓 localscript,与方言同样重要),可为俗字增添不少资料,言小学者不应以其鄙俚而轻视之也。”(转引自汪毅夫《<畅所欲言>与1897-1928年间泉州的市井文化》,《东南学术》2004年第6期)
潮汕方言的方言俗字源远流长,就目前所能看到的文献,出现数量较多方言俗字的文献,最早的应该是明本潮州戏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收录了五种刊于明代的潮州戏文:《全像南北插科忠考正字刘希必金钗记》(不分卷附残文一卷)、《蔡伯皆(琵琶记)》(残二册)、《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一卷附颜臣一卷)、《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四卷)、《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一卷附苏六娘一卷)。
在这五种戏文中,就出现了不少方言俗字。我曾经对这五种戏文中的方言词做过计量统计,作《潮州方言与潮剧的形成》一文。认为:“《金钗记》还不是真正的潮音戏演出本。只有到了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的《荔镜记》,才是真正的潮音戏演出本。”主要依据就是方言词语和俗字的越来越多。如《荔镜记》中就有“孜娘仔”(姑娘)、“ 诸娘人”(女人)、“丈夫人”(男人)、“向爻”(那么有能耐)、“力”(掠,抓捕)、“加川”(屁股)、“呾”(说)、“乜事”(什么事)、“无厶”(没老婆)、“查厶仔”(女孩子)等方言词和方言俗字。其他各种戏文,也有“起厝”(盖房子)、“?女厶”(娶老婆)(见《荔枝记》《金花女》)等。这些字中,“?女厶”“厝”“乜”“呾”至今还在使用,但“厶”“力”“爻”“加川”已经弃用,“孜娘人”“诸娘人”基本都写作“姿娘人”了。曾宪通、黄文杰、林道祥诸先生都对此问题做过专题研究。
接下来大量使用到方言俗字的文献,就是潮州歌册了。潮州歌册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流行于粤东闽语地区,用潮州方言诵唱的民间说唱形式。是以七字叙事民歌为基础,吸收弹词、词话、戏曲等形式的文体以及大量的故事,以潮州话的词语、音韵演唱。在海量的潮州歌册中,也出现了不少潮汕方言俗字,如“刣人”(杀人)、“侥恶”(凶恶)、“肚妖”(肚子饿)、“反祥”(反常)“生仔”(生孩子)、“鬃”(发髻)、“蜡蜡梭”(四处游逛)、“走水猪母”(发情母猪)等。吴奎信《潮州歌册》一书和仲崇山《潮州歌册俗字选释》一文对此问题有专门的研究。
方言歌谣中也必定会使用到方言俗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粤歌》中就有潮州歌谣的记载。《澄海县志》(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风俗·声歌”篇就有“輋歌”(畲歌)的记载,并记录了8首歌谣。1923年3月《歌谣》第11号第一次发表了潮汕歌谣《渡头溪水七丈深》。此后,一大批潮汕歌谣被收集起来并通过《歌谣》杂志介绍到全国各地。1927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的《民俗》周刊第48、49、50、65期中,先后发表了黄昌祚搜集的潮汕歌谣81首。1929年,丘玉麟辑成《潮州歌谣(第一集)》交付出版。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发行的潮州民谣专集。在我们整理出《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之前,各种版本的歌谣方言俗字“百花齐放”,各自使用。例如1930年出版的徐鋕蓭的《潮俗儿歌》就有“女么”(老婆)、“糜”(粥)、“埕”(庭)、“铺枋”(床板)、“敧”(歪斜)、“新妇”(儿媳妇)、“处边”(邻居)、“敕桃”(游玩)、“鸡归”(原注:鸡雏的小肠胃)等。(据李宏新提供电子版)所以,我们不得不花了大量的功夫来做方言俗字的规范和统一工作,并在《全本》书后附录了一个本书使用字表》。
晚清以来,方言小说流行起来。所谓的方言小说,是指用汉语方言来写作的小说。特点就是:故事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都大量应用方言。潮汕的第一部长篇方言小说是《长光里》,原是张美淦和钟勃(笔名“凤祠客”和“亿”)轮流为报纸的专栏撰写的连载方言小说,从1932年6月至10月在当时潮安《大光报》上连续发表,1933年结集出版。在这部小说里,通篇都是方言词语和俗字,就连人物的名称也然。如“腰龟叔公、大舌姆、塞屎婆、炉底炭店财主、翘嘴陆、金目仙、曲手伯、独目盛、缺嘴三爷、流涎秦、咸藻初、大脚冯”等。这里面,使用了方言同音字,“藻初”应该就是“臭臊”,“腰龟”应是“腰痀”等等。
直到2009年,澄海林永锐还出版《作田人琐事》(中国文联出版社)。这本小说的叙事和对话,也几乎全是澄海话。例如第一章《补破衫》:
虼蚤婶见伊大走仔个衫裾破了,叫伊褪落来补。大妹呾:“正一个空仔定,不畏 口二。”伊?呾:“破衫佮破网平样:空仔唔补,大空叫苦。褪落来,猛仄,我只回有闲。”
在这段话中,“呾”“不畏 口二[mui3 no7]”“?”都是方言土字,“仄”是“一下”的合音音节的同音字。
方言俗语的集大成者应该是十五音类方言字典等工具书。十五音类的同音字表式字典,本来就有把“有音无字”的俗字收录在书中、以供写名字记账等的作用。《潮声十五音》的编著者就声明“商人张世珍”。所以,不论是哪个版本,都出现了不少方言俗字,其中一些至今还使用,一些现在都基本不用了。
当然,使用方言俗字的文学或者民间文艺作品还有方言小品电视连续剧脚本,如汕头电视台的《厝边头尾》、潮州电视台的《牌坊街的故事》等等;还有方言相声、民间故事、文学名著的方言故事脚本等等。如果把这些文字脚本也都书面化的话,常用的方言俗字应该不下几百个之多。这里篇幅所限,恕不能一一举例了。
总之,方言俗字,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物。由于方言及其文化媒介作用的的继续存在,方言俗字也就得继续使用,就有其继续存在的价值,就像文章开头引用饶宗颐教授所云:“不应以其鄙俚而轻视之也。” 但当前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可以说是:咋一个乱字了得!因此,也就需要有人来整理它和规范它。
【延伸阅读】
1、同音字、方言字及其应用
2、方言的训读字及其在方言写作中的处理
3、潮语方言写作的用字乱象种种
【说明】
本文配图照片来源于百度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