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亦?:隆中抉隐

隆中抉隐 翰墨亦
脉自秦岭来。
八百里伏牛山有一道支脉挺进了南阳盆地中部落地生根。据成书于战国末季的辞典《尔雅》在《释山》篇章中如是描述南阳:“上正,章。宛中,隆。山脊,冈。未及上,翠微”。是书同卷还记载,“宛中—隆”,名隆中。隆中又名卧龙岗,蜀汉丞相诸葛亮年轻时曾躬居于此,遂得卧龙名号。换而言之,这个周围高中央低的地方,形状像一个“宛”(碗),其中部隆起,叫做“隆中”。该地区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名南阳。由此可见,隆中在古代并非地名,而是形容南阳地貌的。
在举世闻名的《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是诸葛亮上书皇帝的奏疏,时间是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躬耕地、草庐、三顾处就在南阳,一目了然。诸葛亮在皇帝及众多同僚面前说的话,也就是国家的正式文件。一千多年以来,这在历朝历代的方志、碑林、诗词等历史回声中随处可见。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字孔明,号卧龙,躬耕于南阳隆中。早年曾随叔父诸葛玄游历襄樊。由于在襄樊有众多的亲故,襄樊人怀念诸葛亮的智慧、品格,所以编造了一些逸闻传说,杜撰了纪念地。襄樊不盛产英雄,襄樊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从黄巾举事到东吴归晋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纵横捭阖、波谲云诡的乱世。沧海横流,锋镝四起,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无数的英雄人物,他们表情生动、服饰各异地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他们的形象或悲壮或霸气或敦厚或黠慧。在这一簇簇生龙活现的风流人物中间,有一个人的形象渐渐地清晰高大起来,把周围的人物映衬得渺小黯淡下去。这个人就是诸葛亮。一直以来,在促成孙刘联盟的外交斡旋上,在夺取荆襄、汉中的军账里,在平定南蛮的险山恶水间,在朝廷与臣民之间建立起重要桥梁的时候,在蜀汉王朝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订、实施上,都有诸葛亮的身影。诸葛亮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想来应该是这样的,睿智的、忠耿的、洞察的、隐忍的,羽扇纶巾,大义凛然。
如果说东汉是在黄巾之乱的厮杀声中逼近尾声的,那么三国就是以三顾茅庐这一标志性事件正式拉开帷幕的。
七政星晦,庙堂分野。乱世是枭雄们的盛宴。朝廷颁布戡乱以武的诏书字迹未干,各地豪强便蜂拥而起,纷纷加入到了跑马圈地的浪潮,堂而皇之地“奉旨自立”窃据一方,消极平乱竭力扩张。其中,董卓、袁绍、曹操、袁术、孙策、刘表、刘焉、公孙瓒、张鲁等割据势力一度形成为尾大不掉之势。这是东汉衰落的第二次拐点。在黄巾军被陆续剿灭后,天下纷乱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不断的加剧。官渡之战等大战纷至沓来,较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更是愈演愈烈。这些割据和争夺基本以州、县为单位进行。干戈俶扰,赤地千里。在宫廷斗争中崭露头角的董卓,因为篡政谋逆成为诸侯们的诅咒对象。新一轮混战的结果以董卓被灭、曹操赚到梦寐以求的天子而暂时告一段落。天子是活玉玺,这一点曹操比孙策清楚。时过境迁,苍黄翻复,咸鱼军阀们相继在扩张、吞并、结盟、混战、内讧中衰败瓦解。此时的曹操随着势力的进一步扩大,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公元208年秋,曹操更是偕百战之师倾巢出动,心无旁骜直吞荆襄,躬蹈矢石,以图饮马江南。曹操白首倚红颜本就司空见惯,垂涎庐江二乔,自然也不在话下。要知道二乔可是“凤之韵雅致东方女神班”的校花小姐姐,气质出众,德才兼备,典型的白富美。曹操持天子剑领皇家礼器,于赤壁城头剑指建业,平南办面对媒体召开战前新闻发布会,江南贼军不过俎上鱼肉耳,天兵所至,江河倒流,移星换宿,孙刘之辈忤逆天威螳螂挡车自不量力,不消幾日就会土崩瓦解。天下无贼指日可待,大汉人民都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另一只靴子落地。出乎意料的是,曹军最终却以折戟赤壁败北华容道而惨淡收场。爱情的火花没擦起来,却擦来了黄盖的大火,连曹操本人也险些成了落汤鸡,真可谓一半是江水,一半是火焰。曹操怎么也想不到,水战还得带上消防部队。这个冬天对于曹操来说,真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梦魇。实际上,孙刘会师抱团取暖完全是一次穷途末路中铤而走险的反扑。面对侵吴曹魏鬼子,孙权需要刘备作为自卫反击战的旗号。毕竟,“刘皇叔”的铁帽子王称呼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勤王诏书。即使是一代雄主曹操,面对着阎浮百态苍茫大地,也无可奈何。彼时,许昌城的曹记伪汉政府里,蛇鼠豺狼,封侯拜将,群贼渎驾,百寮噤口。奸佞染指朝廷,天纪经纬何存?冰炭由是同器,众丑岂非帮凶?圣躬金雀在笼,朝弊积重难返。曹操掌心里的汉廷退出历史舞台只在旦夕之间。这种局面直到孙刘联裾拒北于赤壁和曹魏势力的式微时才有所改观。赤壁之战以后,刘备集团迅速崛起,三国版图初具雏形。
於显乐都,既丽且康。
北起洛阳、开封南至南阳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先秦以降,乃至两汉,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南阳大地上交相辉映,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汉文化。作为人中龙凤的诸葛亮选择躬耕南阳当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有九州通衢之称的南阳不仅是光武龙兴福地,而且是皇家钦定的陪都,是的“副首都”。和天都洛阳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几个大型的城市之一,而且一直是帝国的中心舞台,其地位不言而喻。即使天子移驾许都,陪都南阳依然是大汉臣民们眼里的政治圣地。诸葛亮躬耕南阳隆中做起了北漂,蛰伏待沽。古宛城位于卧龙岗东七里地。卧龙岗其时绵延百余里,层林裹山,春鸟秋蝉。山不高而物丰,溪不深而鱼壮;地不广而有情,林不深而清秀。先秦多侠客,魏晋多隐士。诸葛氏三兄弟在此结庐垦荒,耕读工诗。
公元207年初春的一天,诸葛草庐前骤然响起的扣门声,使诸葛亮过人的政治智慧初露端倪。这是历史性的一天,寄人篱下的刘备主从第三次来到了诸葛茅庐。小桥流水,松竹掩映,树梢晨曦,弥望轻寒,两架巨大的水排矗立在田边。三国时的几位风云人物邂逅在隆中。派对的主题是刘备问计孔明,以及聘请孔明出山担任集团CEO。诸葛亮系统性地阐述了刘皇叔在诸侯林立形势中的定位。曹操挟驾许都引发朝野非议。风起于浮萍之末,权臣凌驾于朝堂自然并不意外。天宪旁落滥觞于安帝,戚宦交恶,深相牴牾,宫室操戈,竞相扶植幼年天子。一桩桩惨案接踵而至,流血冲突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国祚在刀光剑影的厮杀中伤痕累累,始终未能走出泥淖。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董卓闯京祸乱宫闱,成为军阀全面混战的导火线。然而,把皇帝当作木偶,董卓并不是最后一个。紧随其后的曹操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把献帝关进神龛,俨然以神的经纪人自居。好在待圣起居上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虽然只是表象。诸葛亮认为,当今天下分裂之格局非秦末纷争之以往所能比拟,曹操无项王之豪情,诸侯多独立之野心。连系出名门的二袁尚存不臣之心,其他等而下之的豪强称霸之意就可想而知了。中原大地在未来五年内重新洗牌已经在所难免。为今之计,宜占荆襄取益州,存身图治,联吴抗北。接着,诸葛亮出山赴阙,结坛淯水畔,亮剑博望坡,一举打破了曹军不可战胜的传说。至此,刘皇叔的春天终于姗姗来迟。接着刘备战略转移至夏口平定荆南四郡,终于有了立足之地。寄人篱下的客旅生涯从此划上句号。然而,荆襄毕竟是四面受敌之地,并不能彻底从军事上扭转被动局面,成就霸业仍然任重而道远。
但是刘备最终创业成功了。史学界普遍认为,刘备的成功得益于他杰出的政治目光,以及身体里流淌着皇室的血液,最关键的是有一群罕觏的辅弼良臣。其中,主要谋臣诸葛亮堪与太公比肩。诸葛亮是拓疆之翘楚,兴邦之人杰,他的远见卓识在时代的嬗变中给人以数往知来的感触。在后世传说中,甚至被赋予了神话色彩。诸葛亮协助刘备占领荆襄,是蜀汉建国史上的里程碑。也使“得卧龙可安天下”的预言实至名归。在草庐对里,诸葛亮把握时代脉搏提出的三分汉鼎战略主张,也是权宜之计过渡之法无奈之举,是合法的,当然也是合理的。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实在找不出更完美有效的出路。诸葛亮开物成务,结合时局为刘备量身定做了崛起政策,以皇室宗亲的有利身份,以刘汉政权为图腾,重整高祖斩蛇举义之遗风,汉兴则休戚与共,魏立则分庭抗礼。先三分以立身,再一统兴汉室,于国于民大有裨益。道理很简单,只要有一个朝廷钦赐(相当于)的皇族贵胄手握节鉞,呼应京畿,雄踞掣肘,许昌的“一万零一岁”就不会轻举妄动。果然,曹操,这个执掌朝廷牛耳的北方霸主,终其一生,也只能流着哈喇子睥窃承光殿中央的那把椅子。其在世时,他在名分上始终是个“副天子”。其他觊觎光武神器的诸侯,当然也要掂量一下有没有必要再注册一个皇帝商标了。开国有风险,僭位需谨慎。南面称王换来的不是四海朝贡,而是成为众矢之的。袁术粉墨登场最终落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就是活例子。未添一城一地一兵一卒,却试图公然骑在天下诸侯的头上,这不是作死的节奏么?血的教训相信各路诸侯依然历历在目。
角逐如火如荼。曹操,不管称其为枭雄、奸圣,还是政治家、军事家,他有高深的城府和独特的手段都是不争的事实。曹操很清楚,只有托身汉室,管住称帝的念头,挟天子以削异己,才能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想当年各路诸侯在起义时,都曾在汉廷的龙旗下宣誓“清君侧兴汉室”。如今董卓已命丧北掖门,诸侯们即使没有卸甲归田,至少也应该保境安民吧。如果曹操本人率先登基,那么,他的“尧舜不离口,刀兵不离手”伪君子嘴脸就会彻底坐实。还记得,袁绍在讨董初期企图另立刘虞为帝,在诸侯中引起的反响不亚于一场宫外孕。一旦曹操标榜多年的忠君神话宣告破产,接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各路诸侯纷纷效仿过把皇帝瘾,大家平起平坐,斧钺干戈再无宁日。不同的是,自己却失去了汉廷这张王牌。论地盘、背景、实力、声势、资历,曹操都是中不溜儿,论声势二袁在他之上,论背景二刘比他有条件…… 而历史上的始作俑者从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者居多。况且废帝自立,史无前例,袁术不汲取王莽改制的前车之鉴,他曹操可不愿东施效颦步仲氏国之后尘。还是维持现状,利用手里攥着的皇帝号令天下,掏空汉廷,广植党羽,驱狼搏虎,笑纳渔利。这也是曹操长期以来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
刀剑如海声如潮。一场场战争套餐,一次次造神运动,曹操左手为王、右手握圣,用铁和血奠定了一条通往金字塔顶的路。曹操这种高调作秀源于其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作为宦官养孙的他出身尴尬,从小浸淫在汉末风起云涌的黑暗政治环境中,塑造了他作为枭雄的终身政治信条。曹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没有王侯的贵族血统,在以出身论英雄的时代,他曹孟德之所以能跻身于封疆大吏之列,完全依赖军阀之间的相互倾轧、虚与委蛇和影子朝廷的制衡作用。曹操半辈子都在和官场打交道,他何尝不知失去朝廷的荫庇意味着什么。对他而言,最有利的环境,就是在各路诸侯对花瓶中央阳奉阴违的格局中,牢牢地占领道德制高点,而不是赌上身家篡位托大碰个头破血流。
曹操虽未称帝,但他为曹裔们留下的大量人脉、舆论和精神文化遗产却是不可限量的。这里不得不提到诸葛亮北伐的一次次无功而返,国力差距实在太大是魏蜀胜败殊途的决定性因素。这和曹操早年的辛苦经营不无关系。即使有李冰凿山引水筑堰分流灌溉的天府盆地千里沃野,与曹操实行屯田、盐铁官卖等制度带来的惊人财富相比,也黯然逊色。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无辜百姓的头上就是一座山。但落到了曹丕、刘备等枭雄的头上,最终成就了神圣的冕旒。公元220年,曹丕矫托天命,在卖汉亲魏势力的拥护下,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传檄四海,从此龙骧虎视,鸠居北国。事实上,汉魏易主并不像秦灭六国那样山河失色血腥味十足。而七国争雄带给社会的影响,同穷奢极欲的大秦帝国带给天下百姓的深重灾难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曹魏以前的王朝更迭,每一次战争中惨遭杀戮的人何止万千?其中尤以秦一次性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惨案凸显出铁腕王权的疯狂和野蛮。而汉魏宫变不过是龙椅上换了主人,江山换了旗帜而已。导致汉末人口急剧减少的是“黄巾起义”,致使国家走向衰落的是军阀混战,而两者之祸皆起于宫闱戚宦之争。只是人们习惯于赞颂秦始皇而贬斥曹氏而已。
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间不容发。三国鼎峙的紧张局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消息传到蜀中,刘备在成都面北祭庙,悲恸嗣统,承基践祚。不可否认的是,当江山姓刘时,刘备是“皇叔”,虽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但至少在名分上高于曹操这个“魏王”。曹丕夺鼎易帜,这种优势当然也随之消失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刘备再不黄袍加身,那么不但会失去“勤王”的感召力,在此消彼长中还会降级为地方军阀头子。这对于家底本来就薄的西蜀集团来说何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刘备也就不再扭捏作态,选择君临天下,改组季汉成都流亡政府。亟盼天佑汉器戡翦凶逆复辟洛阳再度飞荣。从中山王到昭烈帝,一字之易,重逾千钧。然而,在这场三国切蛋糕游戏中,刘备摸爬滚打了大半生好不容易夺得一块,却是满目疮痍,局面亦非一日之寒。即使他和他的臣民们殚精竭虑经营,即使帝国的勇士们都是在血水中淬过火的鸣镝和利剑,也无法躲过自东汉中叶以来王朝一路下坡这一宿命。四百年汉室气数已尽,蜀汉续貂难免不伦不类。为了挽救颓靡局势,公元227年,是年丁未,蜀汉丞相诸葛亮歃血祭旗,集中重兵西出祁山进攻天水等三郡,开始了艰难的北伐事业。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王师北上动戟袭远无异于蚍蜉撼树。何况北魏曹氏集团几代人恩威并施早已深入人心。司马氏士族实力雄厚,其崛起也是势在必然。这也代表着曹魏的号召力逐渐见顶。蜀魏双方并非地丑德齐,旗帜在实力面前被碰得鼻青脸肿。这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北伐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地势北高南低,在冷兵器时代,北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北伐不易。而南方一带地势平坦难以坚守,南下相对比较容易。后世的几个主要王朝,譬如西晋、隋、唐、辽、宋、金、元、满清等,无一例外都是从北方南下逐步完成统一中原的。这其中还包括明朱棣南下转战夺取全国政权。
笔者刍议,与其说刘禅政权是苟存于蜀道的天然防御工事上,不如说是诸葛亮向天借命,在战略上运筹帷幄延续了季汉的龙脉。诸葛亮不愧为风雨飘摇中刘氏王朝最后的中流砥柱,他在生前的奋力一搏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富有戏剧性的是,诸葛亮挥戈北伐导致的直接结果,却是在业已腐化的北魏曹氏中央集团的卧榻之侧,为中原司马氏军事新贵们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南方羸弱的蜀汉政权形成了新的三足鼎立局面。三者互为犄角,峙持祁山,相互制约。从此,螳螂、蝉、黄雀的角色不定时的互相转换。虽然,此时曹魏的统治被大打折扣,但要说司马氏谋国为时尚早,不过中原士族从此立于不败之地已经是定局。而东吴却成了香饽饽,是魏、蜀双方竞相拉拢的对象。当然,建业方面也乐得坐山观虎斗。诸如此类,各种错综复杂的角逐势力此起彼伏,彼此束厄相互羁绊,这种奇妙的平衡现象,在整个三国时期可以说是相伴始终。至此,后三国时代正式开始。北魏皇室与司马氏之间的裂隙,在诸葛亮主持的北伐工程纵深推进中日益加剧。北魏统治阶层内部,帝亲贵胄群体一边处心积虑地钳制以司马氏为代表的日益膨胀的北方士族集团,一边手忙脚乱地应付来自蜀汉方面的“北伐”威胁。这场蜀汉政府为求自保而主动发起的北伐战争,在北魏朝廷眼里逐渐发展成为急剧蔓延的烽火。诸葛亮旗帜鲜明地提出平叛口号,从根本上颠覆了北魏政权合法性。战事甫起,汉中告急,小皇帝曹叡首鼠两端,如坐针毡。诸葛亮的一半目的已然达到。南军一副丹心铁志收拾旧山河的架势,准备邀请老朋友司马懿乘专车到成都尝尝正宗的重庆火锅。北魏政府在深陷蜀汉讨伐战争的同时,首先考虑的会是应战,而无从谋划伐蜀。毕竟,蜀汉在名义上继承了刘家社稷的衣钵,而且一直口口声声要光复大汉,是曹魏的宿敌。诸葛亮的战略脉络清晰可寻,即:摆出一副问鼎中原的姿态,呼应北国境内的勋旧遗老们积极倒魏,也使曹魏明白蜀汉并不任凭命运摆布而甘心偏安一隅。那么,江南鱼米之乡的动人画卷自然就会呈现在北国君臣们的眼前。再者就是挑起对外战争用以缓解蜀国内部矛盾,淡化西川本地士族对荆楚集团的排斥感,在强调外部(魏蜀)矛盾的同时转移注意力,从而强化政权内部及官民之间的凝聚力。二是号召出身寒微的底层百姓踊跃参军,给予奋斗的希翼,打倒曹魏帝国主义。煽动外仇、编造神圣梦想神话自己,历来被帝王将相们奉为政治圭臬,诸葛亮当然深喑此道。司马氏一直是北魏朝廷一本难念的经。北魏朝廷清楚,这群以武力为职业、以建功为荣耀的新兴贵族已经不容小觑,已经和朝廷离心离德。他们的兴起,得益于当年曹操不论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因此,即使外敌扰壤,曹魏亲贵们对司马氏集团的态度依旧三十年如一日,即:在提防中媾和利用,在利用中忌惮提防。陈仓沿线蜀军压境,政权内部暗流涌动,曹叡小朝廷的压力可想而知。诸葛亮的北伐工程强化了这种微妙的局面。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却在曹魏政权核心里埋下了分裂的隐患。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诸葛亮的一次次北伐袭扰,才使得司马氏在一次次彤云密布的险恶政治漩涡中逃出生天。只有南蜀侵略者兵临城下,曹魏朝廷才会想起司马氏的用处。这也是司马氏作为政治不倒翁的前世今生。可以说,北伐是曹魏政权命运的枢纽性转折点。北伐在勉强为西山迟暮的蜀汉政权带来一缕光线的同时,无形之中也为东吴的坐大争取到了一定的时间。
但蜀汉毕竟积弱积贫,加之后主刘禅昏聩失察,朝野矛盾林立,靠舞动拳头吓唬对手以求自保恐怕是掩耳盗铃,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果然,好景不长,这种立国模式的后遗症在诸葛亮去世后很快就暴露无遗。有意思的是,蜀汉前主刘备,一生都在为复兴作准备,晚年才得以如愿;江山传至二世刘禅却最终禅位。父子俩一个准备开国,一个禅让江山,果然人如其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一生的金科玉律。也是诸葛亮北伐前泣血上书天听的誓言。却不幸一语成谶。公元234年8月,天垂异象,紫薇星陨落,操劳半生壮志未酬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含恨薨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诸葛亮的病逝举世震惊,就连他生前的对手司马懿也为之动容。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琊郡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幼年时父亲就撇下他们姊弟五个撒手人寰。天下扰攘不宁,时局风云变幻,那正是东汉灭亡的前夜。为了填饱肚子,姊弟五人就跟着叔父诸葛玄流离漂泊。国事日非,遍野萧索,叔侄几个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据《三国志》记载,诸葛玄因“与袁术有旧”而出任豫章太守。未几,朝廷遣朱皓代玄。后玄至襄阳投奔刘表。但刘表其人徒有虚名,并非明主。诸葛玄就带着侄子们辗转来到了南阳。一路上,有很多人骑毛驴以代脚力,毛驴的脖子上挂着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神气极了。看着幼弟羡慕的眼神,诸葛亮暗自垂泪。诸葛叔侄当然买不起驴。诸葛亮开始仔细琢磨,经过反复研究,制作出了会自动行走的“木牛流马”,用以满足幼弟可怜的愿望。同时也引来了人们的侧目。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即使像南阳这样的铸造冶炼重镇,传统官私铁器工艺也依旧难以完美。可以想象,诸葛玄死后,三个少年住在卧龙岗上山林间的草庐里,用粗糙的铁器耕耘,用木桶抬水,食草根野菜是何等的辛酸!这也就使少年诸葛亮的心智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着与冷静。
虽然,在存世的史料中,诸葛亮的文章多为忠义词藻,但笔者认为,诸葛亮心中更多的是忧民的情怀。诸葛亮童年时父母双亡饥寒交迫,少年时窘困流徙晴耕雨读,青年时颠沛行军餐风露宿,晚年沉疴难起从前线仓皇撤退,临死前还被洪水一样的敌军追杀,最后甚至亡故在了归乡的途中,连死都不得安宁。诸葛亮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开头、过程和结尾都很凄凉!皇天后土,何至于斯!但在坎坷中,诸葛亮靠自己坚强的毅力和智慧,抒写了波澜壮阔的诗篇,为蜀汉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春秋江流天地外,古今人物是非中。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有四次叹息:一是乱世隐居躬耕隆中时忧患苍生的叹息;二是面对三顾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时无奈的叹息;三是贵为丞相事无巨细咸于躬亲时严肃的叹息;四是六出祁山回天乏术时悲壮的叹息。
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一部许身稷契的传奇。他以卓越的智慧、节义的风骨、悲壮的情怀引领了三国一个风流时代。
作者简介:韩墨亦,出生于1988年,南阳市作协会员,作品见于《躬耕》等。身体里流淌着率性灵清的血液,不论身在何地,远方都在更远处。
总 编:孙宗信曹向辉副 主 编:李华凌 张瑞敏执行主编:小 微裴雪杰审 核:周鹏桢 曹向辉编 委:陈志国 李信昌 牛永华 杨朝惠 王东照 郭成志 李浩雨 涅阳三水 徐志果 马龙珠来稿要求: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投稿信箱:279169517@qq.com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