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故事人物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与故事人物有关的成语? 故事人物有关的诗句

一、与故事人物有关的成语?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二、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与长城有关的成语?

大禹治水。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

与长城有关的成语:气势磅礴,伟大壮观。

三、与魏晋人物有关的成语?

如“望梅止渴”,与曹操有关。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示例: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名副其实。

四、与吕不韦故事有关的成语?

不知轻重《吕氏春秋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按兵不动《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纲举目张《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竭泽而渔《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舍本逐末《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民族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贪小失大《吕氏春秋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五色无主《吕氏春秋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殃及池鱼《吕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马有宝珠,抵罪出亡,王使人问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于是竭池而求之,无得,鱼死焉。此言祸福之相及也。”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以汤止沸《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盈则必亏《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有道之士《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

种麦得麦《吕氏春秋·用民》:“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黄羊任人《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察己知人《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覆巢毁卵《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死生荣辱《吕氏春秋·论威》:“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亡国之器《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因此为戒。”

大匠不斫《吕氏春秋·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

功垂竹帛《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至仁忘仁《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治乱存亡《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舍本事末《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民族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肥肉厚酒《吕氏春秋·本生》:“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疥癣之病《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能不两工《吕氏春秋·首时》:“天下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处堂燕鹊《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鲁鱼亥豕《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必不挠北《吕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尝鼎一脔《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伐性之斧《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分形同气《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亡戟得矛《吕氏春秋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兔起凫举《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进退中绳《吕氏春秋·适威》:“夫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造父之御无以过焉。”

橐甲束兵《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五藏六府《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至智弃智《吕氏春秋·任数》:“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

有要于时《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杀身出生《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折冲千里《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形息名彰《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忠不可兼《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征敛无期,来索无厌。”

五、与三国有关的成语谚语

欢迎阅读本篇博文,今天我们将讨论与三国有关的成语谚语。

一、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成语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许多成语和谚语正是由这个时期的故事和事件演化而来。下面是几许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成语:

  • 象棋大军:形容部队整齐有序,阵势威武,如同象棋棋局一般。
  • 十面埋伏:指敌人在多个路线设下埋伏,将敌人包围困住。
  • 水泄不通:形容人多拥挤而无法通过或场面混乱,类似于水流无法通畅。
  • 声东击西:指声音从东边传来,但实际行动发生在西边,用以迷惑对方。

二、与三国文化有关的谚语

除了成语,还有一些与三国文化有关的谚语,它们凝聚了大众对智慧、策略和人生的思索。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意味着智慧人往往思索得过多而可能出错,而愚蠢的人通过过多思索也有可能意外地取得成功。
  •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强调胜者享有权力与地位,败者则被视为敌对势力,受到歧视或压迫。
  •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意味着即使发生了损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能够挽回局势。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强调抓住机会的重要性,由于时机一过,就不会再来。

三、成语谚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虽然这些成语和谚语起源于三国时期,但它们的智慧和道理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

在职场上,我们可以运用三国时期的智谋来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业务难题。比如,我们可以进修刘备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哲学想法,将公正和公平视为处理冲突和纠纷的准则。

成语和谚语还可以用来教育和培养下一代。通过讲解故事务节,孩子们可以学会智慧和道德,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思索。

四、

与三国有关的成语谚语是中国文化中瑰宝其中一个,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也提供了智慧和道德的指导。希望本篇博文能为无论兄弟们带来启发和收获。

谢谢阅读!

六、三国时与和有关的成语故事?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顾雍传》,时刻是在东吴帝国首任皇帝孙权的晚年,主人公为顾雍。原文如下:

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流行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后来吕壹、秦博担任中书,长官各州府送来的文书,他们也因此权势日重,作威作福,把职务当成谋私利的工具。凡是举报罪犯、纠察江宁之事,都将细微的过错罗织成重案要案,用来诬陷大臣,陷害无辜。顾雍等人都因受到他们的诬陷而遭受孙权的责罚。

后来,吕壹的罪行败露,被关押在廷尉府。顾雍前去审理此案,吕壹以罪犯的身份去见顾雍,顾雍却态度和蔼地进行审问。审讯结束时,顾雍又问吕壹:“你还有何别的想法吗?”吕壹只是口头,哑口无言。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辱骂吕壹,顾雍责备他说:“朝廷有法度,你何必如此!”

这篇文章小编将要说的成语,便出自顾雍审讯吕壹时的态度:“和颜色”,这三个字后来也演变成一句成语,叫做“和颜悦色”,意为和蔼可亲,微露喜悦之色。这也是由《三国志》作者陈寿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七、跟莲有关的故事和人物成语?

移步生莲:相传齐国时期,齐王有个宠妃叫潘妃,齐王为她铺了一条用金子雕刻的莲花路,潘妃走过后莲花熠熠生辉,故有此说。

步步莲花步步莲花并蒂莲蒂火中生莲舌灿莲花

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八、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一鼓作气(曹刿)

释义:指鼓足勇壮或趁着勇壮十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务做完。

典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壮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一字千金(吕不韦)

释义:形容诗文或书法作品极为精妙,价格很高。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国商人吕不韦在咸阳悬赏,说如果有人能小编认为‘吕氏春秋’里面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就赏赐千金。

3.一饭千金(韩信)

释义:形容受人点滴之恩,给以丰厚的报答。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后来韩信做了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东山再起(谢安)

释义:指隐退后复出任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典出:《晋书·谢安传》载:谢安辞官隐居会稽东山(今浙江上虞),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5.卧薪尝胆(勾践)

释义: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他把苦胆悬挂在坐处,“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吴国。

6.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释义:指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孺子可教(张良)

释义: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成才。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8.老当益壮(马援)

释义:年纪虽老,志向更为豪壮,干劲更足。

典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9.投笔从戎(班超)

释义:指文人从军。

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10.揭竿而起(陈胜)

释义:指武装起义。

典出:《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四面楚歌(项羽)

释义: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2.暴珍天物(帝辛)

释义:指残害生灵。也指不爱惜天然所赐,任意挥霍浪费。

典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珍天物,害虐民。”

13.暗度陈仓(刘邦)

释义: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动迷惑对方,但在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达到目的。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典出:《气英布》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定三秦,劫取五国。”

14.嗟来之食(黔敖)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典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39;

15.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比喻空谈学说,不能解决实际难题。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进修兵法,熟知兵书,却没有实际经验。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军队全部被歼。

16.负荆请罪(廉颇)

释义: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对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不服气,宣言要侮辱他。蔺相如处处退让,以民族利益为重。廉颇知道后特别悔恨,“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7.怒发冲冠(盗跖,蔺相如)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竖立,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

典出:语本《庄子·盗跖》:“竭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8.手不释卷(刘秀)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读书勤勉。

典出:《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9.韦编三绝(孔子)

释义:反复翻阅,编缀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多次。形容读书勤勉刻苦。

典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0.墨守成规(墨子)

释义:形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

典出:战国初期想法家墨翟善于守城,因称善守为墨翟之守、墨守。

21.病入膏盲(晋景公)

释义:指疾病已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也比喻情况严重,无法挽回。

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22.鸡犬升天(刘安)

释义:比喻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平庸之辈也跟着沾光。

典出:《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干云中。”

23.高山流水(俞伯牙)

释义:比喻得遇知音。

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九、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并写出几组蜈蚣?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特别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伟大。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职业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技巧。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民族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技巧。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盒稳葑呈坑⒂虏磺???啦唤怠?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智慧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刻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物品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十、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

桃园结义,望梅止渴,七步之才。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