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沂州古城历史典故?
沂州古城是古代沂州府的治所地,遗址位于兰山(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老城关),建城时刻是春秋鲁哀公三年。
沂州古城的故址景点有王羲之故居、五贤祠、临沂孔庙等。沂州古城景区位于原址东北路线河东区境内,占地面积1700余亩,按明清沂州的城市格局修建,有井神楼子、明泾王府等景点。
二、陕州有哪些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朝廷帝业的荣辱兴衰,往往与百姓的安居乐业,直接牵系。陕州,作为两京之间的咽喉要塞,地坑院作为古代最主要的民居方式,在历史的烟云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民能安居,则国必兴旺;民能乐业,则国必强盛。唐代诗人杜甫在诗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曾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解释了这个道理…..因此,心系民族安危,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古陕州建设和提高,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年间、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等,许多帝王和将相,要么驾临,要么幸巡,要么驻地,要么访民,不耻下问,探寻治国理政的真经,在古陕州的大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帝王故事。
一、汉文帝“取经”河上公,拜《道德经》而治天下。 西汉时期,黄河暴涨,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端坐柴上顺河漂流而下,被大众搭救,就在古城的虢山上择坑院而居。老者整日背诵注释老子的《道德经》,当地乡民都称他为“河上公”。一天,汉文帝离京巡视至此,观此人容貌非凡,施礼向其讨教治国之道。河上公手持《道德经》,侃侃而谈,使汉文帝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迷。每听一条,深拜一揖,当拜至第十下时,只见河上公驾着一团祥云飘然而去。汉文帝回京以后,按照河上公传授的治国方略,修改法典,减轻赋税,兴建学堂,屯兵垦荒,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几年后,民族被治理的兴旺发达,国泰民安,一直延续到景帝,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二、唐太宗赋诗《陕州咏》,颂江山而倾美景。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驾临陕州,登城远眺,见四周碧缀,烟霞密翠,景色宜人,诗兴大发,诵出脍炙人口的《陕州咏》:“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斑红妆蕊树,圆青压溜荆。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这首诗显示了唐王对古城咽喉要塞的重视,也平添了他对古城诗情画意景色的倾慕,更体现了他对古城忠勇贤才的求贤若渴。
三、唐玄宗开黄河漕运,喜物宝而悦民生。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玄宗下令陕州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以通黄河漕运,工程完成后举行通航盛典,唐玄宗又一次来到陕州。各州县船只只陈献本地土产宝货奇物,接受皇帝检阅。陕县尉崔成甫别出心裁,并亲自执笔创作歌词十阕。盛典这天,唐玄宗立于望春楼上,百官簇拥,楼下数十条各郡的船只聚集,陕州大船旌旗高悬,船舷两边数十名划舟男子身着古代吴楚服装,头戴大笠,足蹬芒履,袖袍宽大。舱内排列着上百名秀美歌女,鲜服倩装,操琴持鼓。行至广运潭,崔成甫即兴领唱,众女应唱,接着才表演排练已久的歌词十阕。志书记载:“明皇临观大悦,下诏褒赏。”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在他创作的《邯郸梦》一剧中形象地再现了唐玄宗当时喜不自胜的情态,吟唱曰:“美哉!槕之歌女也!说何如花殿脚多奇特,那菱歌起处,欲也鱼沉雁落。似洛浦凌波照,甚汉女明妆笑,在处里有妖娆。”
四、宋真宗巡陕州,请隐士而留遗憾。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三年初一,宋真宗封祀汾阴东归,巡幸陕州,看到林岭间有亭台栏杆幽雅深邃,意非俗民所居,派人打听,当知是大名鼎鼎的隐士魏野居所,急派中使召魏见驾。当时魏野正在草堂教鹤跳舞,忽听来报,立马在屋内墙上题诗一首:“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唯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相寻者,还应我最偏。”题毕,便抱琴逾墙而去。后来回到朝中,真宗专门派陕州令王希召魏野出仕。魏野上书婉言陈词谢绝,真宗无奈,只好命陕州官吏对魏野常加以存抚。
三、聊城九州洼历史典故?
在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到牛角店的途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渔村,其实就一个酒庄,里面的主打菜是海鲜,四周有绿树环绕,红灯笼指引着前面的小路,前面是深深洼下去的一片池塘,由于洼因此被九州洼渔村。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何故洼就洼了怎样就叫九州洼了呢。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个还有一个特神奇的传说。呵呵,下面让我给你们一一讲来。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久远距离现在。据说原来在九州洼这个地方有一头石狮子,这里流传着一个很玄乎的故事。老大众都说“狮子红眼陷九州”,就是说这个石狮子一旦哪一天眼睛变成了红眼,这里就要洼下去了。这个故事被当地的一个好奇的小孩子记在了心里。怎样这狮子红了眼睛,九州就陷了下去了呢?由于这份好奇,于是他每天、每天都到九州洼这里来看狮子是否红了眼睛。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始终不见狮子红眼,小孩子急了,一天他突发奇想,拿来了红笔将狮子的眼睛点红了,接着,他一直盼望看到的神奇的现象发生了,九州真的陷了。于是就出现了九州洼。据说这个故事离我们这个年代很近,我母亲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
我始终相信这个全球上有冥冥中注定的,一些物品都是命中注定的,有命运安排的。宿命,就是宿命。冥冥中是有安排的。我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
四、瓜州锁阳城的历史典故?
当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派遣太子李治和名将薛仁贵进征西域,一路上都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可是当进入锁阳城却中了埋伏,被哈密元帅苏宝同的大军团团包围。
旷日持久,相持不下,将士们弹尽粮缺,只有靠耕种城周围的田地维持生计。老谋深算的苏宝同见不能困死、饿死唐军,便想出一个绝招,用红柳、沙石、牛毛堵塞流经锁阳城的河流,断了城内守军的水。唐军无奈,只得节衣缩食,并靠草根和树皮充饥。
有一天,薛仁贵忽然发现在城周围遍地生长的锁阳可以充饥,又能解渴,味道还挺美。就这样,唐军就靠食用锁阳打算坚持等程咬金带援兵解围。可是,苏宝同可不等他们。有一日,他估摸断了粮草的唐军肯定手无缚鸡之力,不堪一击了,便得意洋洋发动攻城。薛仁贵无奈,带领将士应战。没想到面对强敌,将士一出手,各个孔武有力,以一挡十,打的敌人丢盔弃甲。苏宝同一看大势不好,赶紧撤军。这样,锁阳解救三军将士,三军将士勇杀苏宝同的故事就传开了,老百姓就把此城叫为锁阳城了。
五、邢的家族历史?
1. 邢家族历史可追溯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邢氏源于周朝国君姬昌的后裔,其后成为了晋国大夫邢安的后代,进而形成了邢家族。2. 在中国历史上,邢氏曾经有一些崇高的代表人物,如邢雨生先生、邢自畏先生等,留下了卓越的贡献和影响。邢氏家族分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如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等地,是中国非常有实力的家族其中一个。3. 随着社会的提高,邢家族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家族成员分散、传统文化丧失等难题。然而,邢家族历史悠久,繁盛昌盛,其文化底蕴和家族灵魂有着不可磨灭的价格,值得后代子孙们去弘扬和传承。
六、邢州是何者省?
邢州是河北省地级市。
邢台,简称“邢”,古称邢州、顺德府,河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城市、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冀中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枢纽。
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78]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邢台古城是黄河以北地区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誉为“燕赵第一城”。[79]悠久的历史涌现出郭守敬、李牧、宋璟、刘秉忠等先贤,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5]。 邢台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6][7][8] ,发生过尧舜禅让、胡服骑射、巨鹿之战、黄巾起义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谁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敌等近百条成语、典故源自邢台。
七、邢州新石桥在哪?
邢州大治时期,张耕、刘肃、郭守敬负责修治牛尾河,经过四十天的劳苦,郭守敬刬旧谋新,使河流顺畅,将淹没几近三十年的豫让石桥(今邢台豫让桥)挖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作《邢州新石桥记》以颂之。
八、蒲城州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杨虎城,蒲城县孙镇甘北人。抗战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十七路军军长。联张发动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统一抗日。
九、蕲州典故?
《蕲州志’里面记载,“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了。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管辖和部分管辖过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个县。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到了明代,这座长江之滨的州城日渐繁华,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天然条件,被明世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岗看中,他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蕲州 古城蕲州城三面环水,临江靠湖,“左控匡庐,右接洞庭”,在历史上是军家必争之地。而蕲州的天然风光,尤其迷人。东北的麒麟山如麒麟蹲伏,气势磅礴;西南的凤凰山山势轩昂,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伟大壮观。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到凤凰山游历,至今凤凰山下还有一个名叫白甫冲的地方,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为此,清朝有个名叫程道中的蕲州文人还写了一首诗:凤凰台下路,一径绕孤城。李杜曾至此,青山纪为名。
十、华州典故?
一、曾是郑国发祥地
西周时,华州属于畿内,称为“郑”。西周初年,彤国分封在今县境内西南。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郑桓公)于郑地,即郑国。公元前769年,郑国东迁。春秋时的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因郑邑为郑国故都之故,秦国在此设郑县,这是华县设县之始。南北朝的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于郑县设华山郡,西魏时,改为华州。中华民国时,于民国二年(1913)2月,改华州为华县。
二、是全球郑氏儿女寻根祭祖追怀祖德的圣地
郑国的第一任国主郑桓公就是周天子的弟弟——人家是姓姬的,后来由于封地叫郑,这一支的就姓了郑。因此郑国故地华州是郑姓最正宗的发源地。如今,华州已经成为全球郑氏儿女寻根祭祖追怀祖德的圣地。是全球郑氏公认的郑国受封地、郑桓公陵墓所在地、郑氏祖源之地。
三、华州得名源于华山
寻根溯源,华州的命名,就由于境内有华山。今华州在春秋时设郑县,南北朝时的公元554年在郑县设华州,辖今华县,华阴等关中东部数县,华阴县及境内的华山在华州辖境,并因华山为天下名山而作为华州之名。
因此现在介绍华州的来历时,可以直截了当说:“华州以华山得名”。也可以简要说明为:“华州古称华州,华州之名脱胎于华州,而华州的命名是因其州境内有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