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的来源有哪些方面?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
1、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2、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3、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4、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
5、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十个简短的成语故事,20~30字的有哪些?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何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特别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特别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壮,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何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大众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灵魂
5。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由于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大众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天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特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天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天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伟大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描写建筑物的成语形容智慧丰盛的
-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描写建筑物的成语形容智慧丰盛的成语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含有夸张的成语不是四个字的成语不少于4个
- 寓言: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百发百中神话: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八仙过海火眼金睛女娲补天历史:背水一战完壁归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建筑物:金碧伟大高耸入云玉砌雕阑瑶台琼室飞阁流丹智慧丰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华四溢博学多才出口成章与孔子有关:而立之年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如日中天诲人不倦夸张:日月如梭日理万机寸步难行天衣无缝震耳欲聋不是四个字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客不犯二主一人不敌众人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望采纳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1、女娲补天:白话释义: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伟大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灵魂。出处:《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2、八仙过海:白话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出处:·《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3、叶公好龙:白话释义:比喻说是爱慕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慕。出处:·《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3、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4、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成语的来源有哪些
古代经典故事,历史著作,历史故事,大众的口头故事,传说。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抄求剑,拔苗助长。
成语有几种来源
一.来源于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
二、来源于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
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归赵、望梅止渴、三顾茅庐。
三、来源于古书成句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
例如:
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壮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四、来源于群众口语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
例如:
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②千夫所指一《汉书·王嘉传》:“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寸金寸土此成语的来源及其意思
意思:比喻土地收益极高,极其贵重。
出自:清·杨懋建《帝城花样·纫芗传》:“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谁知道裨官野史这个成语的来源
稗官野史一个汉语成语,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稗官:古代专门给帝王讲述街谈巷议、风俗故事的小官,后作为小说的代称。
野史:私家记载的轶闻琐事之作。
小编认为‘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稗官野史,虽说是个顽意儿,其为法则,则如文章家一也;必先分出个正传附传,主位宾位,伏笔应笔,虚写实写,接着才得有个间架结构。”和清朝的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七十回:“如今我要将这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做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中有记载。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
1、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职业。
2、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悟。形容彻底醒悟。
3、混世魔王:比喻扰乱全球、给大众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有时也指成天吃喝玩乐、到处胡闹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
4、群魔乱舞: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5、妖魔鬼怪:比喻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恶势力。
6、顶礼膜拜: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成语定义特点来源及字数
成语的定义: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结构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时刻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或其他传说、古典文学作品。
字数:4字、5字、6字、7字、8字。
成语故事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有下面内容几许方面:
1、历史事件。源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另一种情况是截取或改易记载某一历史事件的著名文句而成为成语。
2、前人故事。源自前人故事的成语,其主人公有的知名,有的则不怎样知名,但故事本身衍生的成语含义比较深刻,因此也被大众广泛地使用。
3、寓言传说。源自寓言传说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