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四字成语的典故?
一、宋襄公四字成语故事有:石陨鶂退,筑台望母,宋襄之仁。
二、典故:
1、石陨鶂退[shíyǔnyìtuì]
典故:周襄王八年(宋襄公七年,公元前644年),宋国下了一场流星雨,陨石和暴雨一起落下。又一日,宋国都城一些居民无意间抬头看,竟然有六只鶂(yì,鸟名)在宫廷上方盘旋,远方刮起一股风,刮至宋国都城时,风速加快,于是六只鶂遇风退去。
宋襄公以为石陨、鶂退,是祸福的启示,所以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到,宋襄公问叔兴:“是什么祥兆?吉凶如何?”叔兴回答说:“如今鲁国大丧,明年齐国将有乱事,国君您将得诸侯而不长久”。叔兴退下之后告诉别人说:“宋国君问的不对。此事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兆凶兆。”
2、筑台望母[zhùtáiwàngmǔ]
典故: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于是出于同情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
见到这些逃难的人,本为卫国人的宋桓公夫人心急如焚,于是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最后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并送回卫国。
回到卫国的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但是被休了的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 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可是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所以权衡再三,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所以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和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
3、宋襄之仁[sòngxiāngzhīrén]
典故:指对敌人讲仁慈的可笑行为。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示例小师父此心,~也。
宋襄公愚不可及的道理?
在宋与楚的对战中,宋襄公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还在一味地秉承君子之道,忽略了战争的本质,试图用仁义折服对方,由此可以看出宋襄公太过在乎自己的虚名。
但是在战争并非他一人的战争,在战场除了主帅,还有他身后站着的是千万个士卒,再后面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每一个士卒都是一具鲜活的生命。
而因为一次愚蠢的自我仁义的标榜,便是千万个家庭的破碎,无数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真正的仁义不应该是这样。
事实也证明在此次战争后,宋襄公在国内也为国人所不满。
宋襄公的四字成语的典故
“筑台望母”典故:
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宋桓公夫人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但是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最后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
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但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但是如果一辈子都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和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