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今天?
1.仁说与礼说。即现代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主题,对任何社会、时代和政府都适用。秩序与制度社会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2.为政以德.建造大同社会,小康社会。
3.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和富民思想。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要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孔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私以为,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博闻广识、经邦济世。
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并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孔子能够办私学,收授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不可谓没有才学和远见。他的教育对象不仅仅是达官贵人,而是社会各个阶层,他的教育方法不是死板教条,而是能够根据各人个性、根据现实情景,对学生加以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目的,至今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有教无类:性相近、习相远,人的不同皆因教养而致,因此人人都有权得到良好的教育
孔子是第一个发现并指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只有贵族有权利受到教育的模式,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了平民阶层。他的弟子中,各式各类、各个年龄的人都有。
因材施教:教育不应该是培养一种类型的人才,更不应该是死板教条,而应该根据现实状况因材施教,根据各人个性志愿因人而育
因材施教的一个例子便是他对“孝”的教育,他在各种场所、对不同的人,对“孝”做了不同的阐释,有养为孝,有敬为孝,有顺为孝,等等,当他带着学生游学,遇到丘吾子嚎啕大哭而投死,其中一个原因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便让学生该回去侍奉父母的就回去,不可因等待而后悔,结果一下子就有十三个人有感而回去了。
孔子主张和施行启发式的教育,他的学生,有跟他时间长、跟他时间短的,或有专学,或是系统学习,因而有不同类型的人才。
博闻广识:孔子主张交流讨论、学思结合、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学以致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学习要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学而不厌、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邦济世:孔子主张学以致用,经邦济世,经世济民,因此根本的修习就是仁义礼信智的品行,然后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孔子主张:“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学习的根本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孔子的经世治国思想不一定能立国利国,但他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推崇的。而把孔子的一切主张作为不可越越的教条,实则是后世的无知。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告知必删)
论语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表达的孔子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6。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7。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简述孔子在思想教育上有哪些贡献
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 提出“有教无类”思想,不分贵贱都有教育的权利。 提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名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四字成语
立志有恒:就是求学要树立自己的志向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以达到目标。克已内省: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改过迁善: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学思并重:就是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进行,不可偏废。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举一反三:意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用以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以及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与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
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一、孔子: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教育主张。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导接受者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两方面。
1、人须受教育,近于禽兽。
2、教育内容在于明人伦。
3、倘不注重教育,则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国家随时都可能会丧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视因材施教。
2、 特别强调言行的一致。认为学要落实到行,突出了墨子的实践观念。
3、 持积极的教育方法,主张“强说人”。
<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的成语
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苦心孤诣、闻过则喜、见贤思齐、不偏不倚、诲人不倦、乐此不疲、托物言志、喻之以理、逝者如斯、川流不息、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学而知之、 良师益友、为人师表、孜孜不倦、言之有理。
孔子和墨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儒家和墨家是两个著名的学派,儒家创始人孔子被世人称之为“万世师表”,继孔子之后墨子创立墨家学派,并使之与儒家对立。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常考的两个流派的人物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著作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这本著作中,其中有很多话都是孔子教育的思想观点,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古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但这本书并非孔子本人书写,而是由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记录下来。
记录墨翟言论、思想和实践和墨家各方面成就的资料主要是《墨子》,这本书基本上是其弟子和后学所作。近代人们才开始研究和重视,墨家的精神才得到人们的倡导。
二、教育目的
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概括为“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培养实现这一类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三、教育对象
孔子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广泛吸收学生。他说“自行束xiu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只要有人带着十条肉干来找我,我没有说不给他进行教诲的)。
墨子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农与工肆之人”,面向天下,在民间广泛招生,招生办法灵活多样。
四、教育内容
孔子在私学中的教育内容《论语》所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所谓“文”,主要是西周传统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行”指品行;“忠”指忠诚;“信”指信实,后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
墨子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教育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政治和道德教育;(二)科学和技术教育;(三)文史教育;(四)培养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
孔子的方法包括以下: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好学与实事求是等。
墨家的教育方法与儒家大有不同,包括:主动、创造、实践、量力。
反正孔子和墨子作为当时社会的显学流派。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当今也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学习的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1、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思想主张是“仁”和“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教育成就是: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归纳为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反正,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